带状疱疹导致反复疼痛,口服药物、注射治疗哪个更好?
年过七旬的郭老伯,近两个月饱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困恼,每天频繁发作,晚上难以入眠,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就诊。康复科副主任伍少玲教授采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治疗技术”为郭伯治疗,疗效显著,疼痛明显缓解。
郭伯感激说:“伍教授,谢谢您!我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疼到“飞起”的带状疱疹,药物注射可以“一针见效”
伍少玲教授介绍,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机体免疫力低下时,神经节中休眠的带状疱疹病毒发生再活化,导致带状疱疹发作,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
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由有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且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呈显著上升趋势。
出现带状疱疹后,患者常需口服钙离子通道调节剂止痛,但部分患者镇痛效果不佳,且引起嗜睡、头晕等不适,严重者需加用吗啡类等其他药物止痛药治疗,不仅可引起便秘、恶心等不适,长期用药还存在药物依赖、耐药性等缺点。
“与口服药物相比,药物注射治疗是十分安全有效的缓解疼痛的方式,最常用的注射药物为低剂量皮质类固醇和局麻药混合液。”伍教授介绍道,局麻药可在短时间内阻断神经末梢的感觉传递,起到即刻的阻断疼痛作用。而皮质类固醇可减轻神经周围组织炎症反应,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减低伤害性感受器的兴奋性,同时消除神经组织水肿,促进病变神经组织恢复,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带状疱疹急性期常采用镇痛药物皮内注射联合臭氧注射。皮内注射是将药物以皮丘的方式直接注入带状疱疹皮疹的表皮与真皮之间。与口服药物比较,其只对患处起作用,因而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特别适用于老年病人。此外,也可联合磁热等物理因子治疗。
超声定位带着“导航”打针,精准、有效解除疼痛
在带状疱疹急性期,如果没有接受有效镇痛治疗阻断疼痛途径,患者会在疱疹好转后仍遗留明显神经痛,可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情绪和睡眠,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者可导致精神焦虑、抑郁等表现。
伍少玲教授介绍,针对这类患者,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这是指通过超声引导实施精准定位神经阻滞,采用超声精确定位、靶点注射,能避免药物误入血管或穿刺过程损伤神经,更精准、有效解除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对于后遗神经痛,可根据病情分布给予神经阻滞,一般先注射低剂量长效皮质类固醇和局麻药混合液,起抗炎作用;再根据效果予长效局麻药起长效镇痛、或分次注射小剂量95%酒精破坏感觉神经,从而缓解疼痛。
患者经过神经阻滞治疗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明显缓解,皮疹的色素沉着和皮肤颜色改善
(通讯员:张阳、黄睿 图:受访医院)
【以上内容转自“39健康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如需转载请取得39健康网许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